开栏语
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西安航投公司结合经营特点,深入挖掘幸福航空航线所到之处的红色记忆,追寻党的成长之路,特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乘幸福之旅,温党史记忆”学习专栏,开展党史教育系列主题宣传。
第三期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城武汉
看荆楚儿女如何攻坚克难、奋勇争先
展现城市风骨和英雄气节
战灾斗难多坚勇,薪火相传兴伟业。
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武汉100年的历史,是一部武汉党组织团结带领武汉人民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早期组织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武汉地区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1920年8月,刘伯垂、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等七人在武昌抚院街(今民主路)97号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建立的一块重要基石。
大革命中心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至1927年初,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机关先后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大革命中心。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赤都”武汉,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于1927年2月在武昌都府堤41号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给正在兴起的农民运动以有力的支持和鼓舞。并在武昌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800名农运骨干。在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反帝斗争波澜壮阔,武汉人民一举收回汉口英租界,被誉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伟大壮举。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为中国革命由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为了挽救革命危机,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等一系列正确原则,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成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监察委员会;五大党章将党的组织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分共,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大革命归于失败。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抗日救亡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武汉成立,武汉成为抗战初期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舞台。长江局领导南部中国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大力发展党组织;组建新四军军部,发动华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开展广泛的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配合武汉会战,实现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转变。周边农村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新五师形成对武汉日军的战略包围。
武汉解放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武汉周边各根据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援中原军区部队成功举行中原突围,积极配合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展开。武汉地下市委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积极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成为全国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战役胜利后,武汉党组织开展“反迁移、反破坏”斗争,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情报策反工作,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武装进击,使武汉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武汉党组织和武汉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同年金秋十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江城儿女的脉搏,同祖国的心脏北京一起跳动。
第二章 打造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恢复国民经济
武汉刚解放时,工业气息奄奄,经济瘫痪,百业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作出“把武汉市从消费城市逐渐变为工业城市”的重大决策,领导武汉人民掀起禁毒禁娼、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红色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着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重振河山,仅用三年多时间基本治愈战争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后,市委、市政府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全市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武汉已经建立起来。
工业大发展
解放初期,武汉为中央直辖市,中南局所在地,是中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为发挥武汉中部中心城市的作用,党中央把重点发展的视角投向武汉,决定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改变全国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青山热电站、武汉 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长江大桥、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等,都是“一五”时期国家确定在武汉兴建的重点项目。
市委、市政府视这批工程为“命根子”,提出“基建第一”的口号,要求全市像支援革命战争一样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全市人民迅速组织动员起来,积极支援重点工程,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一批“武”字头企业先后建成投产,成为武汉工业建设的骨干企业,推动武汉地方工业大发展。到1965年,武汉工业总产值多数年份居全国大城市前四位。
从1949到1978年,尽管前进道路艰难曲折,但经全市人民30年艰苦奋斗,武汉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第三章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南方谈话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央对武汉寄予厚望,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多次视察武汉,特别是1992年早春,邓小平视察南方首站选在武汉,在武昌车站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中央先后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更赋予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改革开放
市委、市政府不负中央重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大力实施“两通突破”“五个一批”“开放先导”“壮大放小”等战略,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多项改革举措创全国第一:第一个建立技术市场,第一个放开蔬菜价格,第一个聘请“洋”厂长,第一个建立兼并市场,率先进行“菜篮子工程”试点,率先实行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等,这些改革在全国甚至在境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后,武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高质量书写新时代武汉答卷。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科教兴市”“创新武汉”“工业强市”等战略决策,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了包括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环保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体系。
2020年,新冠病毒侵袭江城,武汉按下“暂停键”,用一己“隔离屏障”,护山河手足无恙。经历过抗日烽烟,战胜过特大洪水,到与新冠战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武汉一仗接着一仗打,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呈现出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
武汉市推荐红色旅游景点
中共中央组织部遗迹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军委武昌办事处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旧址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共产党武汉支部机关遗迹
中共中央长江局(1927年)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武汉区委机关遗迹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遗迹
“八七”会议会址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湖校区遗迹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汉口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中共中央长江局(1938年)国际宣传组遗迹
《新华日报》社大陆里旧址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
木兰山风洞革命活动旧址
三店徐王湾“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侏儒山战役遗址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武汉发布、人民日报、长江云、收藏天下SCTX、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资料来源:武汉党史网、武汉宣传、武汉发布、人民日报